-
-
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在近日的報道中指出,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和人工智能(AI)技術的日臻成熟,未來戰爭也逐漸顯露出與眾不同的面貌。AI在軍事領域的應用將給戰爭帶來革命性變化,對于軍事力量的提升和戰略戰術的改變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人工智能或將改變未來戰場|科技創新世界潮
-
-
在美國加州舊金山的一個實驗室里,一位名叫安的來自加拿大的47歲女士坐在一個大屏幕前。屏幕上有一個看起來很像她的頭像。當安想要說話時,這一“數字化身”會為她發聲,而且使用的是她本人的聲音。2005年,一次毀滅性的中風讓安幾乎完全癱瘓,此后失語18年。現在,借助腦機接口(BCI),安終于能開口“說話”了。
腦機接口正在“接入”現實|科技創新世界潮
-
-
在今年巴黎時裝周上,有“黑珍珠”之稱的超級名模娜奧米·坎貝爾在衣服的翻領上佩戴了一枚人工智能(AI)徽章Ai Pin。這只是AI在時尚行業大出風頭的一個小插曲。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在近日的報道中指出,未來3至5年內,AI將為服裝、時尚和奢侈品行業注入1500億至2750億美元利潤,同時會提升整個行業的可持續性和創造力。
人工智能引領時尚業新風潮|科技創新世界潮
-
-
“破碎的鱷魚”是一條生活在白堊紀中期澳洲昆士蘭的史前鱷魚。之所以稱之為“破碎”,是因為這條鱷魚的化石是在澳大利亞大自流盆地一塊巨大的、破碎的巨石中被發現的。當時,科學家萬萬沒想到,這一發現會在日后提供前所未有的白堊紀時期的生命“快照”。
中子成像揭開化石隱藏秘密|科技創新世界潮
-
-
擁有一頭濃密的頭發是很多人心中的美好愿望,頭發日漸稀疏也成為很多人內心的難言之痛。有研究表明,30%—50%的男性會在50歲開始出現脂溢性脫發。目前,治愈脫發的科學正在迅速發展,包括頭發移植、“毛囊銀行”以及防禿疫苗等。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頭發——多種脫發療法顯示誘人前景
-
-
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的報道中指出,越來越多科學家正在將人工智能用于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他們通過分析大量數據,監測生態系統,找出一段時間以來的趨勢,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這一難題,并挽救瀕危物種。
人工智能助力拯救瀕危物種
-
-
科學家正在研究超越傳統抗生素的方法,尋找不會助長“超級細菌”崛起的新武器,包括能殺死細菌的病毒、在原核細胞中發現的CRISPR、能殺死細菌的分子等,其中一些已在患者身上開展了測試。
打造對付超級細菌的武器庫
-
-
美國微生物學會指出,科學家可以對微生物做一些巧妙的事情,例如改造細菌的細胞,使其能夠感知特定化合物的存在并發出特定信息,采用如此方法得到的全細胞生物傳感器可在環境和醫學等多個領域“大展拳腳”。
微生物傳感器:為地球健康“把脈問診”|科技創新世界潮
-
-
在各國積極采取措施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氣候技術成為風險投資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麥肯錫的一份報告稱,私人市場的氣候股權交易從2019年的約750億美元飆升至2022年的1960億美元。
改變游戲規則的四大環保技術
-
-
2020年,谷歌下屬“深度思維”公司開發的人工智能(AI)工具“阿爾法折疊”橫空出世,向世人展示了其高精度預測蛋白質三維(3D)結構的超強能力。
“阿爾法折疊”能否引領藥物新發現
-
-
提取地下氫氣用作清潔燃料,這一嘗試得到了美國能源部的大力推動,能源部下屬高級能源研究計劃署(ARPA-E)9月初宣布,將提供2000萬美元資金用于推進地下礦物生產氫(所謂“地質氫”)的技術。
地質氫:未來的綠能不是夢
-
-
機器人能成為人類平凡生活中的陪伴成員嗎?英國《每日郵報》在近日的報道中指出,機器人能制造汽車、分揀包裹、管理倉庫。如今,從緊急救援到烹飪美食,從教育孩子到陪伴家人,新一代機器人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一代機器人閃亮登場|科技創新世界潮
-
-
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研究人員正等待其首次人體臨床試驗裝置獲批,該裝置被稱為“新生兒宮外環境”。該團隊強調,這項技術的目的不是、也不能支持從受孕到出生的發育過程。相反,他們希望該技術用于提高極早產兒的存活率并改善其生存狀況。
“透明袋”里育羊胎
-
-
近年來,3D打印、綠色屋頂、太陽能電池板、地熱供暖和制冷系統,以及可持續材料的使用,大大減少了建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而生物制造,則有望成為可持續建筑技術領域的“后起之秀”。
生物制造讓建筑更有“生命力”
-
-
美國科幻片《未來戰警》中,人類工業文明高度發達,一種名為“代理人”的仿生機器人迅速流行。它具有完美的容貌與身體,各項物理功能超群。人們懶洋洋地待在家里,通過特定的裝置將自己的意識上載到代理人身上,并通過這些機器人進行工作、學習和社交。
讓機器人成為家務能手還要多久|科技創新世界潮
-
-
從開發出更多創新材料,到打印救災物資,3D打印正在多個領域大顯身手。美國《福布斯》網站在近日的報道中,闡述了3D打印技術在工業領域的十大創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