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
近日,貴州榕江特大洪水引發公眾廣泛關注。
7月1日,我國全面進入主汛期,今年汛期形勢如何,哪些地區需要重點防護?水利部水文首席預報員侯愛中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基于當前水文氣象因子變化特征,結合歷史洪旱統計規律,初步研判今年“七下八上”期間總體呈現北澇南旱格局,北方洪澇偏重,黃河中下游、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海河流域漳衛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松遼流域遼河渾太河和松花江吉林段等可能發生較大洪水。有4—5個臺風登陸或明顯影響我國,甚至將北上影響北方地區。長江流域中游洞庭湖鄱陽湖水系、浙江錢塘江和福建閩江、新疆中北部等將出現階段性干旱。
侯愛中表示,截至目前,今年大江大河水情總體平穩,但中小河流洪水頻發重發。廣西、廣東、湖南、貴州等22省(自治區、直轄市)共有311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大部分為中小河流,40條河流發生超保洪水,8條河流發生有實測資料以來最大洪水,貴州都柳江發生特大洪水。
“近年來,局地極端強降雨事件趨多趨頻,為防御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也推動我們不斷去完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雨水情監測預報體系、水旱災害防御工作體系,以防御措施的確定性應對水旱災害的不確定性,打有準備之仗,讓防御措施跑贏災害發生速度。”水利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如完善雨水情監測預報體系,加密滾動超前精細開展監測預報預警,滾動開展洪水預演等。運用數字孿生流域和防洪“四預”平臺,在數字流場中“正向—逆向—正向”調度推演,逐河流、逐區域、逐工程研判風險,精準指導地方開展水旱災害防御工作。同時,精準調度流域水工程。入汛以來,長江、淮河、海河、珠江、太湖流域2663座次大中型水庫投入調度運用,共攔蓄洪水458.7億立方米,避免人員轉移89.6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