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王春
大模型產業“風起云涌”,上海產業應用“繁花綻放”。黃浦江畔,無問芯穹、階躍星辰、稀宇科技、商湯科技等“北斗七星”標桿企業以及寶馬、極星、極氪等產業龍頭,在位于徐匯區的上海模速空間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組成了強勁的創新矩陣。自2023年9月正式揭牌以來,模速空間已輻射帶動徐匯區聚集大模型企業近400家。
大模型是當前人工智能產業的風口,但在熱潮之下,誰能率先落地,將技術變現?在這個全國首個生成式人工智能專業孵化和加速載體中,超過80%的模速空間入駐企業是來自垂類領域的應用企業。
數據顯示,模速空間累計推動43個備案大模型落地,約占全市的61%,形成了從算力、基模、大語言、端側等基礎設施建設,到生命健康、消費、金融、文娛等垂直應用的完整產業鏈。
“手把手、肩并肩、心連心。”無問芯穹公共事務副總裁陳穎用9個字概括了企業入駐模速空間一年半來的感受。從合作伊始手把手幫助企業完成注冊、大模型備案,到構建“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的產業生態,再到提供大模型研發急需的算力補貼,發動國資科創投基金連續三輪參投,模速空間提供了“保姆式”“專班式”服務。在這些服務加持下,這家初創企業已成長為備受矚目的潛力新星。
企業在模速空間茁壯成長的同時,也通過搭建公共服務平臺等方式“反哺”區域內上下游伙伴,形成良性循環。今年2月,模速空間聯合無問芯穹推出算力生態平臺,為入駐企業提供算力禮包。“我們希望解決企業找不到希望用的算力以及不太會用算力的問題。”無問芯穹總經理夏立雪說。
記者了解到,模速空間在吸引大模型企業入駐的同時,也注重如何提高空間內創新生態的濃度,比如通過搭建開放數據平臺,讓更多創新主體在同一物理空間高頻互動、深度交流、有效對接,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集聚發展;策劃舉辦“數說新語”“尋數計劃”“解數Talk”等系列活動,持續擴大數據合作朋友圈。“我們在模速空間樓里打造的就是‘上下樓就是上下游’這樣一個創新生態。”模速空間副總經理張韻說,通過一場場路演活動,或者喝咖啡聊天時的思維碰撞,使算法的優化、產品的創新不斷在這里迸發。
作為黃浦江畔的“AI超級工廠”,模速空間聯合周邊的國際頂流機構、國家戰略力量和科技產業巨頭,力爭代表上海參與全球人工智能合作與競爭。上海大模型生態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晶晶說,模速空間的發展目標,就是讓上海成為比肩硅谷的“未來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