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孫越 通訊員 鄔建飛
“就在幾周前,我們的首批特種硅氧烷材料正式下線。”4月29日,開封夸克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家科技型企業在獲得開封市1000萬元科技貸款支持后,成功突破分子結構定向調控技術,將產品良率提升至95%,填補河南省特種高分子材料領域技術空白。他透露,該材料已通過新能源電池頭部企業認證,預計形成年1.5億元產能規模。
近年來,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浪潮中,河南省開封市以科技金融為支點,撬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興產業動能,走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通過創新金融工具、深化產融結合、強化科技賦能,這座千年古城正煥發出強勁的創新活力,為中原經濟區轉型升級提供鮮活樣本。
構建全鏈條科技金融生態
開封市率先打破傳統融資壁壘,構建“政策扶持+金融創新”兩位一體服務生態。該市設立2000萬元科技信貸補償資金池,以風險共擔機制破解科技企業“融資難”——銀行單筆貸款最高可獲200萬元風險補償,推動郵儲銀行等金融機構設立科技特色支行,創新推出“科創e貸”等10項專屬產品,單戶授信額度提升至5000萬元,利率較普通貸款下浮0.25個百分點。
據悉,開封市2024年舉辦銀企對接會19場,服務企業超800家,貸款審批周期從30天壓縮至7天,打造出“需求快達、政策直達”的金融服務新范式,推動“企業庫-項目庫-政策庫”三庫聯動,實現融資供需精準匹配。“資金池就像定心丸,讓銀行敢貸、企業敢闖。”郵儲銀行開封市支行副行長韓晶晶說。
此外,開封市還構建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基金體系,設立2億元政府科創引導基金,重點扶持初創期科技企業;聯合社會資本成立首期規模1億元的酸辣粉產業投資基金,重點培育淀粉加工、薯類休閑食品等現代食品產業集群。
創新裂變:科技基因重塑產業版圖
科技金融的活水,澆灌出創新主體的蓬勃生長。2024年,開封高新技術企業突破333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760家,省級以上科創平臺增至305家,三年實現數量翻番。河南省貝威科技有限公司在科技貸款助力下,不僅建成了省重點實驗室,其研發的“無創生理信號馬甲式遙測系統”更是打破國外壟斷。
通過“汴地智薈 豫見未來”系列行動,開封促成產學研對接102場,發布技術成果200余項。開封夸克新材料有限公司在1000萬元科技貸款支持下,將特種硅氧烷材料良品率從80%提升至95%,填補省內空白。“從研發到量產,科技金融始終保駕護航。”該公司董事長盧桂峰感慨道。目前,通過金融對研發的支持,相關企業已攻克智能傳感器、高性能復合材料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以技術創新引領產業發展。
“我們將深化科技金融改革,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產業集群’的全鏈條創新生態。”開封市科學技術局局長孫欣說,隨著汴東高新區、蘭考農高區等國家級平臺相繼落成,開封正以科技金融為紐帶,串聯起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向著千億級儲能材料產業集群、生物醫藥創新高地等目標穩步邁進。
當科技基因融入城市血脈,開封這座曾經以“宋文化”聞名于世的歷史名城,正在書寫新時代的“創新密碼”。通過科技金融的持續賦能,一幅以創新驅動為核心的高質量發展畫卷,正在中原大地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