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全球首款急救(轉運)無人機29日在浙江、上海兩地,順利完成海上傷員救治轉運、院前緊急救治、戰場傷員后送轉運等“三種場景”的實戰應用演練。該急救(轉運)無人機由中船海神公司牽頭,聯合國家應急醫學研究中心、應急總醫院和浙江大學等單位自主研制。
據悉,該急救(轉運)無人機是國家“首臺套、補短板” 重大科研攻關專項孵化出的產品,集多種醫學救治功能于一體,最大載重300公斤,適用于高原、海上以及戰場等多種復雜環境下危重癥傷病員的救治及后送。
在海上演練現場,接到“漁民受傷”求救信號的急救(轉運)無人機,迅速飛抵輪船甲板,快速把患者轉移到機載的“智成急救艙”內,實施了“呼吸、監護和輸注”等救治,為轉運搶救奠定了基礎;在院前緊急救治演練現場,接到120指令的急救(轉運)無人機,及時為突發心臟病患者進行了“除顫、呼吸和監護”等救治,贏得了“白金十分鐘”的搶救時間;在戰場環境演練現場,接到指令搭載傷員的急救(轉運)無人機,飛越崇山峻嶺,安全降落到了35公里外的“智成方艙醫院”,挽救了年輕戰士的寶貴生命。
“急救(轉運)無人機在‘三種場景’下成功演練,有效驗證了該裝備在海上、院前和戰場環境下的醫學救治功能,彌補了這些條件下醫學救援的諸多不足與短板,將有力提升我國應急、應戰和基礎醫療的綜合醫學救治能力。”國家應急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應急總醫院院長吳迪說。
(中船海神公司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