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部分人還在疑惑“谷子是什么”之時,相約“吃谷”打卡已經成了不少年輕人逛街聚會的新選擇。不知不覺中,這個聽起來很“小眾”的消費形態已在邁向“大眾消費”。
“谷子”,就是“Goods”(商品)的音譯,泛指漫畫、動漫、游戲等IP為原型制作的二次元周邊商品。當這些虛擬世界的角色從屏幕沖到眼前,當喜歡的IP衍生出的一枚枚徽章、一塊塊亞克力立牌,變成了現實中的“朋友”陪伴在身邊,這種“摸得著的滿足感”帶來的情緒價值,或許就是“谷子經濟”能夠鎖定Z世代(1995年至2009年出生人群)的原因。在年輕人營造出的濃厚“吃谷”氛圍中,“谷子經濟”儼然已是當下消費市場的新寵,一躍跳入新經濟時代最具活力的賽道之一。
相比購買產品本身的功能效用,能夠收獲快樂才是Z世代消費的深層邏輯,而“谷子”在拉滿年輕人情緒價值的同時,也拉寬了線下消費場景的維度。目前國內已有超20個一、二線城市的60多個核心商圈在打造二次元消費城市地標,如北京王府井喜悅購物中心的地下二層改造后成了二次元主題空間,被網友們列進北京“吃谷”必打卡名單,2024年營業額是改造前同期的兩倍;安徽合肥的百盛購物中心集中了25家二次元品牌店鋪,占商場總面積五分之二的谷子店和不定期舉辦的各類主題活動,讓這個老牌商場成了火爆的“吃谷地”。谷子經濟蘊含著的巨大消費潛力,不斷激發著消費場景的創新發展。作為“谷子經濟”的主要消費群體,年輕人更是買出了千億級的市場。《2024—2025年中國谷子經濟市場分析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谷子經濟”市場規模達1689億元,較2023年增長40.63%,預計2029年將超3000億元。
當我們討論年輕人為何“吃谷”,一方面是在討論商品被賦予了“陪伴”“精神消費”等情緒價值,另一方面也是在討論文化相關衍生品消費的火熱態勢。因為Z世代不僅是“谷子”的消費者,同時也是相關文化內容的創造者。優秀國產動畫、游戲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優秀的年輕創作者,文化生產線的上下游共同發力,持續創造著有新意又有品質的文化IP。比如《哪吒2》持續熱映,哪吒系列文創持續走“熱”,讓“吒兒”的能量不僅在熒幕里,更在消費市場中。
在消費市場和Z世代的雙向奔赴中,“谷子經濟”正在讓文化賦能經濟變得更加具象化。其中,穩定的市場秩序和優質文化的持續發力同樣重要,只有二者皆良性發展,才能為文創行業及IP衍生品市場創造更多的增量空間,為“谷子經濟”不斷注入新的“養料”。比如,商家扎堆生產熱門IP衍生品時,一定不能忽視版權問題,一旦盜版仿制品大行其道,不僅會損害作者的合法權益,還會寒了更多原創內容制作者的心,這對行業的發展必然不利;同時,商家的生產端也要注意材料和制作工藝,避免劣質商品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造成潛在威脅。為此,相關部門需要加強監督,以保障谷子經濟的產業鏈合法合規運行。
無論是商業模式創新,還是技術賦能,萌芽在“數字原住民”消費熱點上的“谷子經濟”,已在我國文化產業的迭代發展中慢慢成長起來,而其創造的千億級市場也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重構我們的消費生態。我們期待,它能為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為我國的消費市場,帶來更多可能性、增添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