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4月24日是第十個“中國航天日”,主題為“海上生明月 九天攬星河”。當日,全國多地開展了六百多項內容豐富的系列活動。這些活動中有我國航天事業非凡成就的集中展示,也有青少年與航天重器的科普互動,讓“中國航天日”成為全民參與的科技盛會。
在上海舉辦的“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中,嫦娥五號取回的月球正面月壤和嫦娥六號取回的月球背面月壤樣品同框展示,讓觀眾大飽眼福。在河南省科技館,由大學生自主研制的衛星引來不少“追星族”。在哈爾濱工業大學,一場航天嘉年華活動盡情釋放學生們的航天夢想,一顆顆航天種子在校園里悄然萌發。
多個珍貴實物亮相上海
在上海航天日主場活動的展廳中,除了珍貴的月壤正背面樣品展示,還有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國旗。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嫦娥六號任務中在月面進行展示的同款國旗,它以玄武巖纖維為布料織成,可抵御月面高低溫交變、高真空及強紫外輻射等極端環境。
現場展示的珍貴實物還包括嫦娥五號返回艙降落傘、YF-100火箭發動機等,吸引了不少觀眾參觀。
主場活動啟動儀式上,國家航天局向上海交通大學授“中國航天日”旗幟,與5個國家的機構簽署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借用協議,發布中國深空探測任務合作項目信息、“風云太空”空間天氣業務系統、中法天文衛星首批科學成果,發起成立商業航天創新聯合體。上海市發布關于加快培育商業航天先進制造業集群的若干政策。
活動現場還舉辦了一系列科技文化交流活動。其中“我的太空夢”第十四屆太空畫創作征集活動優秀作品進行現場展示,并向有關駐華使館和機構代表贈送少兒畫作。為紀念錢學森歸國70周年,現場演出了錢學森主題話劇,重溫這位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的豐功偉績。
據悉,今年“中國航天日”期間,上海將陸續舉辦航天應對氣候變化國際會議、2025年中國航天大會等40余場活動。
主題活動有聲有色
4月24日,北京市海淀區啟動“中國航天日”主題活動暨中關村地區科技文化季。接下來的幾天里,北京衛星制造廠科技園將變身“航天主題樂園”,共有15家航天科技企業、10家科技文化創意機構聯袂打造沉浸式體驗區。
這兩天,河南省科技館迎來重磅“展品”——一顆由大學生團隊自主研發的微型衛星“紫丁香二號納衛星”。在“中國航天日”當天,公眾紛紛前來“追星”。活動中,主辦方還組織了無人機越障、智能機器人等科技展演。
24日,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組織近百名學生參觀航天主題展廳,通過實物模型、互動體驗設備和多媒體影像,直觀了解中國空間站構型、月球探測工程等重大航天成果,學生們還模擬操作了航天器交會的對接過程,體驗航天員的職業魅力。
在新疆科技館,科技輔導員們精心籌備的科學互動體驗環節,讓青少年們大呼過癮。同學們通過親手制作紙飛機、水火箭,了解航空器的運行原理。此外還能通過操作無人機模擬器,體驗高原、海洋等復雜地形飛行,鍛煉手部精細操作與實時反應能力。
位于湖南省衡陽市南岳區的“祝融探火”太空體驗館,是我國首個以火星文化IP為主題的沉浸式科普場館。在“中國航天日”來臨之際,湖南省在該場館啟動科普周活動,進一步激發全社會特別是青少年探索宇宙、逐夢航天的熱情。
在有著“中國航天第一校”之稱的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嘉年華活動正火熱開展。學生們通過空間機械臂挑戰、火箭燃料配比實驗等游戲學習航天知識。在校園上空,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模型升空、多級分離演示與無人機特技飛行更是引來陣陣喝彩。
在廈門,一場以“星辰出海 · 金磚共繪”為主題的航天航空產業交流活動火熱開場。商業航天企業家們圍繞衛星研制、火箭零部件制造、商業航天出海等話題展開深入交流。目前,多家航天企業已在廈門設立衛星組裝中心、遙感數據中心和國際合作窗口平臺。
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航天科技工作者們以時下流行的快閃歌舞活動迎接“中國航天日”的到來。他們中間既有年過半百的工程師,也有剛入職的“00后”技術員,他們手持紅旗,在發射塔架下齊聲高歌,用嘹亮的歌聲表達對航天事業的無限忠誠與熱愛。
海南省文昌市的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則用一場健康跑拉開航天日活動的序幕。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郭強告訴記者,航天發射工作要求航天人具備強健體魄和頑強意志,此次活動不僅是體育賽事,更是航天精神的洗禮和精神風貌的展示。
(科技日報記者 梁樂 王春 趙向南 符曉波 王祝華 張毅力 朱虹 楊宇航 俞慧友 華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