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頡滿斌 通訊員 趙軍寶
薯粒洗著“營養澡”,中藥材基地藥香彌漫,蘋果花含苞待放……春回大地,在甘肅省莊浪縣這片希望的田野上,科技的力量正為傳統農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近年來,莊浪縣以科技賦能產業鏈為抓手,推動馬鈴薯、中藥材、蘋果三大產業提質增效。213名科技特派員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戶帶去新品種、新技術、新理念。馬鈴薯種植如何實現穩產高產?中藥材品質怎樣提升?蘋果產業又如何借力數字技術?答案就藏在梯田沃野的創新實踐中。
薯棚里的“科技魔術”
在莊浪縣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基地,一座座智能溫室如同銀色波浪起伏在黃土塬上。掀開3號溫室的簾幕,棚內馬鈴薯生長在基架上,一顆顆薯粒懸在空中,雪白的根系如瀑布般垂落。
“這是我們的‘霧培法'基地,一個溫室產出近30萬粒原原種薯粒,整個繁育中心一年產出4000萬粒原原種薯粒。”科技特派員柳巧霞輕觸溫控開關,營養液瞬間化作細霧彌漫開來。
與此同時,在產業園實驗室內,科技特派員萬婷麗正在進行脫毒瓶苗的擴繁轉接。從組培母液的調試配制、培養基篩選到防污試驗、樣品對比分析、脫毒苗株生長監測,這些步驟要一絲不茍地完成。“以前采用的是老式的滅菌鍋,采用人工灌裝,再滅菌,一鍋培養基需要4個小時。現在我們采用的是滅菌灌裝一體機,它的速度快、容量大,而且污染率特別低。”萬婷麗說。
莊浪縣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基地深度融合了物聯網、自動控制、云計算等智慧農業設施,形成了“脫毒苗—原原種—原種—一級種—二級種”的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推廣體系,自主選育的“莊薯3號”被確定為全國主食化產業中的四大推廣品種之一,“莊薯4號”通過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委員會審定,“莊薯系列”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
數據印證這場“薯業革命”:目前,莊浪縣馬鈴薯脫毒種署繁育中心依托金黎平馬鈴薯首席專家工作站、國家鄉村振興科技幫扶團平臺和人才技術資源,攻克“霧培法”脫毒種薯繁育技術中的基質、營養液配方改良關鍵技術2項,開展馬鈴薯高產高效、施肥水平、品種比較、栽培模式等各類試驗15項,建立完善的馬鈴薯產業標準體系,聯合發布馬鈴薯地方標準1項。全縣種植馬鈴薯36.5萬畝,鮮薯總產量可達54萬噸,總產值5.8億元,農民人均產業純收入1000多元。
藥香里的“品質突圍”
在楊河鄉張溝村5000畝中藥材基地,晨露未晞的空氣里浮動著微苦的藥香。科技特派員李軍俯身捏起新挖出的苗木,用指尖捻著白色的根莖,“這些苗木是本地培育的,長得不錯,也沒病害,成活率會很高!”他身后的梯田上,覆膜機隆隆駛過,群眾在覆好膜的地塊上緊鑼密鼓地栽植藥材。
楊河鄉黨委書記鄭健龍穿行田間。“我們正在構建‘種加銷’全產業鏈,今年,計劃投資300萬元,實施中藥材晾曬交易中心建設項目,將實現中藥材育苗、種植、收購、初加工、儲藏和銷售‘五位一體’的全鏈條發展。”他說。
張溝村的吳百平把記者帶進他的“藥材銀行”——占地2800平方米的集收購、晾曬、烘干、儲藏等功能于一體的初級加工車間,每排架子上晾曬著黃芪、黨參等。“以前賣鮮藥材像賣‘土疙瘩’,現在每年可加工中藥材600噸,每年多賺12萬元。”
在莊浪丹參科技創新園培育中心,一株株丹參種苗在培養基質中長勢良好,正在等待移栽至室外的種苗馴化與保育基地。這里收集貯藏了全國31個省份的1000多種丹參核心種質資源,是甘肅省首個集種子、種苗、種植、初精加工和功能產品開發于一體的丹參科技創新園。
科技特派員王春國帶領團隊在莊浪開展了南開大學“NK”系列高產、優質丹參新品種種植示范。“經過第三方檢測,莊浪種植產出丹參的藥材品質遠超預期,丹參主要藥效含量是中國藥典要求含量的2倍以上。”王春國說。
據了解,莊浪丹參科技創新園年可培育丹參種苗2000多萬株。全縣種植丹參近萬畝,可產丹參2000萬斤,年種植收入將達5000萬元、年加工銷售收入將達8000多萬元,解決全縣3600多人就近就地就業,可創年勞務收入300多萬元,提升了聯農帶農效益。
在科技特派員的推動下,目前,莊浪縣種植中藥材總面積達3.2萬畝,年產中藥材4.8萬噸,產值約2.6億元。今年莊浪縣將新建南開丹參種苗馴化保育基地,擴建韓店關山馬麝馴養繁殖基地,打造千畝中藥材種植基地7個,帶動15個鄉鎮1600戶群眾種植中藥材4.5萬畝。
果園里的“數字交響”
四月的莊浪縣朱店鎮新王村,萬畝蘋果花含苞待放。2023年,一場倒春寒讓新王村30%的蘋果花受凍減產,合作社理事長王安全蹲在地頭抹淚的場景,讓科技特派員王選強至今難忘。“果樹就是農民的命,要預防霜凍。”去年,這位果技專家主動請纓,帶著省里撥付的2臺防霜機攻關。
起初,村民對這臺“大風扇”半信半疑。“老祖宗靠熏煙防霜幾十年,這鐵疙瘩能行?”當霜凍來臨,防霜機轟鳴啟動,強氣流將逆溫層暖空氣壓向地面,新王村的果園沒有受到凍害。今年,新王村的果園里又安裝了4臺防霜機。
“通過果園里的高清攝像頭,可以實時查看各區域果樹的長勢和狀態,土壤溫濕度傳感器藏身樹根處,可實現果園墑情、蟲情、災情的監測,可實現果樹精細化種植、智慧化管理。”在朱店鎮北面山萬畝蘋果產業園中,科技特派員孔祥世邊說邊打開電子大屏,蘋果的生長情況一目了然。
通過科技賦能,大力提升了蘋果科技含量和果品質量,莊浪縣果園面積達65萬畝,2024年蘋果產量達到76萬噸,全產業鏈產值55億元。
當啟明星升起時,雪原公司果品綜合加工產業園的選果車間里,傳送帶上的蘋果按糖度、果徑自動落入不同通道。一輛輛卡車滿載著科技特派員與莊浪群眾共同培育的“幸福果實”,穿過層層梯田駛向遠方。車燈劃破夜色,恰似科技星火照亮鄉村振興之路,在這片曾經貧瘠的土地上,書寫著“金蛋蛋”“藥罐罐”“紅果果”的富民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