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至5日,以“開啟數智新時代,共享數字新未來”為主題的2024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據了解,大會打造“1+6+3+N”活動框架,設置開幕式和主論壇、六大高層論壇,配套“數字經濟體驗周、數字之夜、成果發布會”三項品牌特色活動,組織多場論壇和系列活動。
這是7月2日拍攝的2024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標識。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我國數字經濟快速增長
在2日開幕的2024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中國信通院發布的《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4年)》(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2023年,美國、中國、德國、日本、韓國等5個國家數字經濟總量超3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超8%。2019年至2023年,德國、日本、韓國數字經濟穩定發展,美國、中國數字經濟實現快速增長。2024年至2025年全球數字產業收入增速預計將出現回升。
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在會上表示,2023年中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估計超過12萬億元,占GDP的比重為10%左右,有望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
數字經濟將迎來多重政策利好
記者從會上獲悉,相關部門將進一步加大政策供給,加快數字產業創新發展,強化數字經濟保障。
這是7月2日拍攝的2024全球數字經濟大會開幕式現場。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表示,國家數據局將以制度建設為主線,今年將陸續推出數據產權、數據流通、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公共數據開發利用、企業數據開發利用、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等8項制度文件,加大政策供給,推動我國海量數據優勢轉化為國家競爭新優勢。
“我們將加快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新發展,加大區塊鏈、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研發力度,研究制定數據要素產業發展政策,保障數據要素高質量流通應用,培育壯大數字產業規模。”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說。
與此同時,相關舉措將進一步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網信辦主任、國家網信辦主任莊榮文認為,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要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近二十項新技術將集中發布
在數字經濟沉浸式體驗區及新技術、新產品發布區,匯聚眾多首發首秀精品,向全球展示中國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卓越成就與創新實力,彰顯全球數字經濟的“中國方案”。據介紹,大會期間將有近二十項新技術在這里集中發布。
7月2日,觀眾在2024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數字經濟沉浸式體驗區體驗一款VR設備。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中科馭數品牌公共事務部總經理羅梅向記者介紹,中科馭數此次攜最新一代國產DPU芯片K2-Pro及一系列基于DPU的創新產品亮相北京展示專區,展示DPU技術及解決方案,分享行業經驗,共同探討數字經濟的未來。
作為一款純國產的高性能解決方案,K2-Pro適用于云計算、智能計算及高性能計算等領域,助力數據中心應對日益增長的規模和性能需求。
上海氦豚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攜自主研發的第5代全智能機器人咖啡館COFE+來到了會場。占地只有2.35平方米,咖啡館密封玻璃罩內的機器手臂能復制咖啡大師手藝,一分鐘左右就能端上一杯現磨咖啡。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我們希望借助數字經濟大會平臺的影響力,尋求更多合作機會。”展位負責人說,目前公司已和北京多家景區洽談落地合作。7月5日中午,這家公司還將在展館的發布區現場推介最新款咖啡館產品。
多家大模型同臺競技
通過一張模糊的圖片,大模型就能快速精準識別圖片里遠處的建筑大樓。“近視眼出門也不怕,大模型就是你的‘千里眼’。”在大模型展區的面壁智能公司展臺上,工作人員正測試著公司自研的多模態大模型。
在無網絡的狀態下,工作人員向大模型發送一張模糊圖片,并詢問圖片左側高樓的名稱,幾秒鐘后大模型就給出了精準答案。
“這款大模型通過自主研發的高清圖像高效解碼技術,能解讀和推理任意長寬比的長圖難圖。”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大模型已經和PC、手機、智能機器人等廠商合作,利用手機等設備自帶算力運行,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也能順暢使用。
大模型展區里,火山引擎、百度、知乎等十幾家企業紛紛秀出最新的大模型應用,展示著自家大模型的“一技之長”。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重磅打造元宇宙創新產品體驗季
為豐富觀眾參與體驗的場景和規模,本屆大會的數字經濟體驗周推出元宇宙創新產品體驗季,由來自全國的12家元宇宙企業的沉浸式解決方案組成,市民可通過佩戴頭顯設備,身臨其境地體驗和感受元宇宙沉浸式交互的魅力。
一位觀眾在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天翔啟元展臺前,發出嘖嘖贊嘆。只見他站在一人高的屏幕,先拍一張肖像照片,不到一分鐘,大屏幕上迅速生成其身著古裝風格的影集。
“這套智能換裝化妝系統,通過先進視覺和AI算法,提取三維立體人物面部信息,進行AI重建。”天翔啟元科技創始人鐘旭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該系統結合自定義參數化模型標準和多模態大模型深度建模算法,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和神經網絡等技術深度建模,實現快速生成精細、準確的三維模型。?
(中國科技網綜合自新華社、科技日報、證券日報、經濟參考報、北京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