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李禾
4月28日,北汽福田可持續發展報告發布會在北京召開。報告披露該企業在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領域的戰略布局與實踐成果,呈現其以“雙碳”目標為指引、以科技創新為引擎,交出的可持續發展答卷。
根據報告,2024年北汽福田實現全價值鏈減少碳排放約1.3萬噸,相當于為地球種植63萬棵樹。企業已有6款車型獲得商用車首批碳足跡標識認證。為進一步實現“2028年碳達峰,2035年核心工廠碳中和、2050年實現全價值鏈碳中和”目標,北汽福田圍繞“能效”“產品”“制造”“生態”“體系”五大路徑協同發力。
發布會上,北汽福田副總經理鞏海東對報告進行解讀。他說,當前中國產業新能源滲透率逐年攀升,中國新能源汽車已成為驅動世界汽車產業變革的核心引擎。
北汽福田將ESG理念融入企業戰略,2024年,實現總銷量61.4萬輛,其中新能源車銷量同比增長34.98%,海外出口15.3萬輛,展現出傳統業務與新能源轉型協同發展格局。
報告顯示,北汽福田聯合頭部鋼廠研發綠鋼,在推進自身降碳的同時,協同供應商低碳轉型,共同開展綠色認證、碳足跡管理與光伏建設;推廣余熱回收、空氣熱泵等節能技術創新應用,共建成33兆瓦光伏發電設施,獲評3家國家級綠色工廠、2家綠色供應鏈企業;優化資源使用效率,水資源循環利用率達86%,累計回用中水近4萬噸,污染物排放達標率100%,共實現廢棄物減排1429.5噸。
在技術減碳方面,鞏海東說,福田加速向科技型企業的轉型跨越,堅持“純電+混動+氫燃料”三線并舉,形成獨有的新能源產品技術優勢。其中,愛易科“電·驅動”實現“電池、電驅和電控”三電系統核心模塊自主研發和自制;軟件層面實現65項專屬策略優化,較傳統燃油車可節能10%以上,起步加速性能提升30%,經過256種復雜工況場景測試和長達1200萬公里驗證。氫燃料技術方面,已布局大功率燃料電池、燃料電池熱管理技術及高安全、高儲氫密度的工程化氣液氫儲供系統集成等技術。自主研發的300千瓦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實現“功率、效率、壽命”三重突破,發動機效率突破63%等。補能生態建設方面,完成充電、氫能、換電、微電網四大技術路線場景適配,構建起“車輛-能源-場景-服務”生態閉環。
為加速技術轉化,北汽福田2024年研發投入21.2億元,制定國標21項,申請專利634件,截至目前,已累計獲得專利7000多項,其中新能源專利超過1000項。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