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4月27日,由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組織的“白羽肉雞健康高效立體養殖模式創建與關鍵技術研發應用”項目成果評價會在北京舉行。由中國科學院陳化蘭院士領銜,中國工程院任發政、康相濤等七位院士專家組成評價組,經嚴格質詢和系統論證一致認為,該成果創新的“環境精準調控-無抗飼料研發-數智化管控”三位一體的立體養殖技術體系,成功突破高密度養殖關鍵技術瓶頸,標志著我國白羽肉雞養殖構建起領先的技術模式。
雞肉是我國僅次于豬肉的第二大肉類產品,約占居民肉類消費總量的21%,為居民蛋白質攝入提供關鍵保障。我國實現“吃雞自由”,白羽肉雞產業功不可沒。據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系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白羽肉雞出欄量超115億只,產量2032萬噸,分別約占我國肉雞出欄量和雞肉總產量的78%和82%。
專家組指出,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張宏福團隊完成的該成果,系統揭示了白羽肉雞高密度養殖環境生理機制,創建天然功能成分標準化制取工藝以及成套中獸藥應用方案,嵌入實感溫度模型的智能環境控制器、菌-酶協同的高效無抗飼料配制技術等,形成了可復制的立體養殖中國方案。其中白羽肉雞數智化管控立體養殖成套工藝模式集成,精準環境-無抗高效飼料-數智化管控三位一體的立體養殖技術體系達領先水平。任發政表示,該成果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產業范式的革新,不僅解決了我國白羽肉雞產業的“卡脖子”問題,更樹立了農業科技自立自強的典范。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