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史詩
在數據爆炸式增長的時代,海量數據的高效存儲與管理已成為亟待攻克的關鍵難題,中國科學院高能所的廣域網分布式存儲技術,為解決數據存儲困境帶來曙光。然而,這項在大數據處理和人工智能運算領域展現出巨大潛能的項目,也曾面臨“實驗室成果難以走向市場”的困境。
4月29日,記者從中科智匯工場獲悉,中科(南京)智匯工場概念驗證中心在該項目立項后,不僅幫助該項目成功跨越科技成果轉化中最兇險的“死亡之谷”,更為破解科研與市場“擰巴”的轉化困局提供了生動注腳。
面對廣域網分布式存儲技術這項原始創新成果,中科智匯工場的技術經理人團隊從產業化視角提煉出該技術在大規模數據存儲場景下的成本與性能優勢,并邀請專家開展技術成熟度評估,驗證其在復雜網絡環境中的穩定性。
中科智匯工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推動項目產業化落地進程中,技術經理人全程參與企業架構設計,繪制商業規劃藍圖,編制商業計劃書,精準鎖定數據中心、云服務商等核心客群,定位產品功能與服務套餐,同時提供概念驗證資金支持,并制定了包含研發迭代、市場推廣的全鏈條發展規劃。
在資源整合階段,技術經理人充分發揮樞紐作用——政策層面積極跟進各級扶持動態,匹配相關政策紅利;資本層面對接多家知名投資機構;政企合作方面積極推動中科存域與政府部門交流互動,協助建設存儲中心;市場層面組織各類交流活動,推動企業聯動上下游,促成企業與數據中心運營商共建解決方案。
在科研端,概念驗證中心能破解“論文鎖在抽屜里”的困局,將實驗室成果轉化為可產業化的技術原型;在產業端,它們如同前沿技術雷達,快速識別新技術應用場景,幫助企業縮短產品驗證周期;對區域經濟而言,概念驗證中心則是重塑產業鏈的創新引擎,通過聚集技術專家、企業家和資本,推動當地產業向高端化迭代升級。
據了解,中科智匯工場自2020年啟動“CAS概念驗證計劃”以來,已在北京、雄安、南京、沈陽等地建成概念驗證中心,輻射30余家科研院所高校,支持70個項目立項,培育出35家產業化公司,吸引社會資本超10億元,形成估值超60億元的創新產業…而這些數字背后,是科技創新范式的深刻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