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魏依晨 通訊員 魏同同
4月29日上午,一列從廈門港駛來的鐵海聯運班列滿載木薯干、淀粉、塑料粒、板材等貨物穩穩停靠南昌國際陸港,與此同時,另一列滿載江西本土制造的汽車配件、膠帶、食鹽等產品的班列鳴笛啟程奔赴廈門港。自2023年開通以來,“南昌—廈門港”絲路海運班列已累計開行超1600列,形成常態化高效運轉態勢,構建起橫跨贛閩的黃金物流通道。
“南昌—廈門港”絲路海運班列采用“定點、定線、定時、定價”的模式,實現了時效與成本的雙優化,較傳統運輸縮短約30%時間,降低企業物流成本20%以上。“內陸港+海港”的無縫銜接模式,通過一體化通關、全程提單服務,實現“一次申報、一箱到底”,極大地提升了國際貿易便利度。這不僅為江西境內企業進出口提供了優質通道,也為廈門港輻射中西部市場提供了重要物流支撐,有力推動了贛閩兩省在共建“一帶一路”下的區域協同發展。截至目前,這條雙向動脈已運輸12.78萬標箱貨物,貨物品類從最初的30余種擴大至包括高附加值產品在內的200多個。
為了保障雙向班列順利開行,南昌鐵路物流中心在計劃受理、貨物查驗、裝箱加固檢查、裝卸車組織等環節的高效協同,提前與企業無縫對接,根據貨物性質、貨值及交貨期定制“一企一策”運輸方案;在裝車組織上,每列成組裝車40輛,避免在運行區段中途解編;提前聯系調度安排取送車,受理時效壓縮60%;為了減少出口貨物周轉時間,物流中心在裝箱檢查方面嚴格遵循國際海運標準,貨物破損率大幅降低。
如今,“南昌—廈門港”絲路班列已實現常態化運營,每天都有滿載著各類貨物的班列在南昌與廈門之間穿梭。從南昌出發的班列,滿載著江鈴和比亞迪汽配、板材、食鹽等江西本地生產的貨物,僅18小時即可直達廈門港,隨后銜接東南亞航線,將“江西制造”送往世界各地。從廈門港返回南昌的班列,則源源不斷輸送生產原料經南昌向塘分撥至南昌、撫州、九江及周邊地區,助力江西本土制造業降本增效。
據了解,南昌國際陸港將持續深化與廈門港戰略合作,加速倉儲、裝卸等基礎設施升級,整合區域物流資源,致力建設輻射中部的國際物流樞紐。
(胡國林 攝)